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没一会就到了皇子皇孙读书的大学堂,刚迈步进门,就听里面传来朱允熥的声音。
苛政,猛于虎也!
朱允熥看着面前,对他的表现有些惊奇的齐泰继续说道。
元之亡在于苛政,横征暴敛。不知民间疾苦,不顾百姓死活。当年我朱家定居在淮西,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济灾民,反而继续加税,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面对各路义军,朝廷不但不招抚,不怀柔,反而一地反杀一地,一城反屠一城,如此暴政天下百姓寒心,岂能不反!
至于齐先生所说的不修德行也是一方面,大元打压汉人,防备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为北人,宋朝之内的汉人为南人,无论是科举还是做官,南人皆难上加难。
士人得不到上升的途径,汉人长期被歧视对待。官府腐败不堪,中枢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奢侈享乐,加税加税。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动辄成为流民。
这些流民聚在各路义军之下,成为取之不尽的兵员。地方的豪强和朝廷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大元分崩离析!
一个国家,要让底层的人民有向上的通道,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让百姓有饭吃,要开展基础建设,治理水患积极屯田。一个国家,要有包容四海的胸怀,皇爷爷曾说过,无论蒙汉苗黎都是大明的子民,要一视同仁........
朱允熥侃侃而谈,周围人越听越是心惊。
这些翰林学士如何不懂得元亡的道理,若论追究元朝灭亡的根源,他们说的比朱允熥好。
可是朱允熥的观点和眼界却过了他们,甚至许多是他们都没想到的方面。而且,他们是从臣子的角度考虑,朱允熥此时所说,似乎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一样。
想想以前的朱允熥,再看看现在的朱允熥。
翰林学士们啧啧称奇,窗外方孝孺连连点头,看着朱允熥眼神中的欣赏溢于言表。
中枢舍人刘三吾捋着长须若有所思的同时,也在暗暗赞叹。
吴王这番话,怕是那些六部尚书也不一定能在仓促之间说出来。
见解独到,眼光长远,心思缜密,看清了大元的问题,看清了民间的问题,总结了大元的弊政。
皇族子弟,学问只是一方面,但是治国的才能和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听着听着,刘三吾,不由得又想起朱元璋那句话。
熥儿,吾家千里驹也!
光是听他对大元灭亡的观点,就不是千里驹这么简单。
忽然,刘三吾想到了皇帝对于皇储一事的看法。
看朱允熥的眼光顿时变了。
莫非,皇帝的意思,皇太孙立吴王?
想着他看看前排,一脸沉思的朱允炆,陷入沉思。
一时间连皇帝来了身边,他都没觉。
听到脚步,刚回身,就见到朱元璋那张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
臭小子,想的好,说的好,都说到咱心里去了!
朱元璋心中想到,作为出身最贫苦的皇帝,他和朱允熥的看法一样。
什么德行,什么礼节,什么礼仪其实都是扯淡。
当一个国家,不能让百姓吃饱,不管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会造反。
你!朱元璋在刘三吾耳边轻声道,考考他!
天贤朝年轻的右相大人竟然是靠老子爹死了之后继承来的平平无才,混吃等死,明明什么都不行竟然能被诸皇子们争抢着做幕僚偏偏就是这位平平无奇胆小如鼠的右相大人三番两次为国出谋划策,为百姓惩治贪官污吏,得皇上连连赏识。一时之间楚右相风头正盛,官拜当朝正一品大员,皇帝琢磨着再赏点什么好呢苦思冥想之时,七皇子来献计。父皇,要不把儿臣赏给楚右相吧。荒唐楚右相是男人,难不成把你赏给他去做正妻不成父皇若是不同意,把她赏给儿臣做正妃也行。皇帝呆愣,而后得知这位文武全才的右相竟然是个女的大胆,竟敢犯下这欺君之罪来人,拖出去立刻斩了刑场上,刽子手往自己的大刀之上均匀的啐了一口酒,正要动手。刀下留人皇上有旨小太监鞋都跑飞了一只赶忙来到刑台上将楚右相扶起来。右相大人,皇上说了,您孕育皇孙辛苦,特赏赐七皇子殿下进入右相大人府邸服侍左右,望大人以后为国尽忠啊周围的百姓听到这话,只感念当今皇上真是爱民如子,为了留下贤臣,竟然舍得卖儿子而就在半个时辰前,皇上听到自己的七子说有了小皇孙时,圣旨都来不及写,直接让小太监捧着玉玺去的...
无CP恐怖生存游戏...
简介关于重生四零在饥荒年代有空间在8岁以前的沈娇花过的幸福,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受到了家里人的宠爱,而因为一场饥荒,她家破人亡,后面幸运的有了空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她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后面因病去世,一睁眼现自己在逃荒的路上,所幸家人都还在,重来一世沈娇花誓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家人...
殿下,王妃又招桃花了...
我有一剑,可屠龙,可开天,可斩这诸天神魔!世间若有犯我者,一剑斩之!世间若有逆我者,一剑诛之!世间若有不服者,万剑轰之!...
简介关于级医道高手替女友坐牢两年,出狱后却惨遭背叛,妹妹也在两年内积劳成疾危在旦夕,唐正在去看妹妹的路上生意外,获得神医门传承,从此通医术修古武,救命杀人只在一念间。...